黑卷尾品種簡介
黑卷尾(Black Drongo)生性兇猛,尤其是繁殖期的黑卷尾有非常強的領(lǐng)域行為,平時非常活躍喜歡結(jié)群打斗。在野外主要食昆蟲。目前主要分布在朗至印度、中國、東南亞、爪哇及巴厘島。
英文名: Black Drongo
二名法: Dicrurus macrocercus
界: 動物界
門: 脊索動物門(Phylum Chordata)
亞門: 脊椎動物亞門(Vertebrata)
綱: 鳥綱(Aves)
亞綱: 今鳥亞綱(Neornithes)
目: 今顎總目(Neognathae)、雀形目(Passeriformes)
亞目: 鳴禽亞目(Passerii)
科: 卷尾科(Dicruridae)
屬: 卷尾屬(Dicrurus)
種: 黑卷尾
分布: 伊朗、阿富汗向東南至南亞和東南亞、俄羅斯、臺灣島以及中國大陸的黑龍江、吉林、遼寧、內(nèi)蒙古、華北各省、西至陜西、四川、西藏、長江以南流域地區(qū)、西抵云南、海南等地
詞條相冊
黑卷尾形態(tài)特征
成年后的黑卷尾全長約為30cm左右,全身黑色,上體、胸部及尾羽具輝藍色光澤。由于黑卷尾的最外側(cè)一對尾羽向外上方卷曲,再加上通體羽色呈黑色顧名黑卷尾。
黑卷尾雄性成鳥(繁殖羽):全身羽毛呈輝黑色;前額、眼先羽絨黑色(在個別標(biāo)本的嘴角處具一污白斑點,但不甚明顯)。上體自頭部、背部至腰部及尾上覆羽,概深黑色,綴銅綠色金屬閃光;尾羽深黑色,羽表面沾銅綠色光澤;中央一對尾羽最短,向外側(cè)依次順序增長,最外側(cè)一對最長,其末端向外上方卷曲,尾羽末端呈深叉狀;翅黑褐色,飛羽外翈及翅上覆羽具銅綠色金屬光澤。下體自頦、喉至尾下覆羽均呈黑褐色,僅在胸部銅綠色金屬光澤較著;翅下覆羽及腋羽黑褐色。
雌性成鳥:體色似雄鳥,僅其羽表沾銅綠色金屬光澤稍差。
幼鳥:體羽黑褐色,背、肩部羽端微具金屬光澤;自上腰至尾上覆羽呈黑褐色,后者具污灰白色羽端,呈鱗狀斑緣;尾羽黑褐色;翅角污灰白色。下體腹、脅和尾下覆羽黑褐,均具污灰白色羽緣;個別標(biāo)本尾下覆羽基部黑褐,具灰白色羽端長達11mm,外觀呈污灰白色。
雛鳥:巢內(nèi)雛鳥全身被暗褐黑色絨毛羽。
虹膜棕紅色:嘴和腳暗黑色;爪暗角黑色。
黑卷尾生活環(huán)境
由于黑卷尾的尾羽比較長,所以飼養(yǎng)該鳥時應(yīng)使用較大的鳥籠,通常鳥架、八哥籠都可以飼養(yǎng)。在野外黑卷尾喜歡棲息于城郊區(qū)村莊附近和廣大農(nóng)村,尤喜在村民居屋前后高大的椿樹上營巢繁殖。多成對活動于800米以下的山坡、平原丘陵地帶闊葉林樹上;在中國西藏則棲息在海拔2000-2500米的針闊混交林緣。家養(yǎng)黑卷尾的飼養(yǎng)環(huán)境可以參照下文。
黑卷尾糞稀而腐蝕性強,每周宜洗涮兩次棲杠,清一次鳥籠,以防足趾被污染。在北方冬季需室內(nèi)過冬,在南方飼養(yǎng),夏季夜間需用紗布罩上以防止蚊蟲叮咬。
黑卷尾飛行姿態(tài)優(yōu)美,大籠飼養(yǎng)可馴練它飛行捕食,令人悅目。架養(yǎng)時,初期放長脖線,用昆蟲誘其捕食,進而放室內(nèi),拋食物任其飛行追捕,觀賞起來的確別有情趣。馴熟的可放室外游戲,但需掌握鳥的饑餓程度或者拴有頸環(huán),而且要逐步進行,以防飛失。
黑卷尾喂食要點
黑卷尾的飼料可以根據(jù)你的飼養(yǎng)情況來安排,空閑的家長可以自制食物,前提是營養(yǎng)要搭配合理,時間緊湊的家長可以買成品飼料喂食,也可以要提供人吃的蔬菜水果等等。下面我們就詳細介紹一下關(guān)于黑卷尾的喂食。
幼鳥的飼料,可把肉沫、熟雞蛋黃、玉米面(或雞料)按6︰2︰2的比例混合;并稍加維生素和微量元素添加劑,用水調(diào)成粥狀(剛生羽芽的小雛)或面狀(長齊羽毛的幼鳥)。小雛需用竹蓖挑著粥狀飼料喂給。幼鳥可用手捻成長1厘米、兩頭尖的食團飼喂。成鳥飼料純喂軟料,成分與幼鳥飼料基本相同,只是再加些水果和蔬菜沫。
飼養(yǎng)黑卷尾也可以全部喂軟料,上、下午各一次。為了保持飼料新鮮,鳥又能吃得飽,喂料要定時,使鳥養(yǎng)成定時取食的習(xí)慣;因為軟料易變質(zhì),尤其是夏季或霉雨期,應(yīng)特別注意,下午的一次料可晚點喂,鳥吃完后即取出,切不可過夜。新捉獲的成鳥野性較強,適宜養(yǎng)于昏暗、安靜的鳥籠,于午后、黃昏喂飼料,飼料制作成黃豆樣大小,放置于飼盆內(nèi)供其自行食用,若長時間沒有進食,可打開口器喂養(yǎng),2-3天后待其熟悉環(huán)境后逐漸改飼盆喂養(yǎng)。新養(yǎng)的鳥自3-5日會自行鳴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