黃胸鹀品種簡介
黃胸鹀(Emberiza aureola)別名禾花雀,目前共有兩個亞種,由于各種原因?qū)е略撐锓N現(xiàn)面臨著瀕危,10年內(nèi)很有可能滅絕?,F(xiàn)在國家將該物種列入《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(jīng)濟、科學(xué)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》。目前黃胸鹀主要分布在北歐至西伯利亞,日本北部和中國,冬季在印度等地。
中文學(xué)名: 黃胸鹀
中文別名: 黃膽、禾花雀、黃肚囊、黃豆瓣、麥黃雀(詳情介紹)、老鐵背
二名法: Emberiza aureola
界: 動物界
門: 脊索動物門
綱: 鳥綱
目: 雀形目
科: 鹀科
屬: 鹀屬
種: 黃胸鹀
分布: 朝鮮半島和日本列島、千島群島
詞條相冊
黃胸鹀形態(tài)特征
黃胸鹀從背面看羽色與麻雀非常相似,都屬于小型鳥類,成年后的體長可達15cm左右。比較典型的特征就在于該鳥的下體尤其是胸部是呈淡黃色。
雄鳥額、頭頂、頦、喉黑色,頭頂和上體栗色或栗紅色;尾黑褐色,外側(cè)兩對尾羽具長的楔狀白斑;兩翅黑褐色,翅上具一窄的白色橫帶和一寬的白色翅斑。下體鮮黃色,胸有一深栗色橫帶。雌鳥上體棕褐色或黃褐色、具粗著的黑褐色中央縱紋,腰和尾上覆羽栗紅色,兩翅和尾黑褐色,中覆羽具寬闊的白色端斑,大覆羽具窄的灰褐色端斑亦形成兩道淡色翅斑,眉紋皮黃白色。
雌鳥及亞成體頂紋沙色,兩側(cè)冠紋略深;眉紋皮黃色較明顯;背部顏色和縱文教雄鳥的略淺;肩上的白斑和翅斑較雄鳥的灰暗,下體黃色較黯淡。 無論雌雄,腰和尾上覆羽都為栗紅色;外測兩對尾羽外測具楔狀斑。飛行時翼上的白色斑塊明顯可見,配合體色,是辨識的主要特征。上喙灰色,下喙粉褐色;腳是淡褐色。
黃胸鹀飼養(yǎng)環(huán)境
由于黃胸鹀已受到國家的保護,現(xiàn)已不允許人工飼養(yǎng)作為寵物鳥了,但依舊有很多人在飼養(yǎng),那么人工飼養(yǎng)黃胸鹀應(yīng)提供怎樣的飼養(yǎng)環(huán)境呢?
黃胸鹀是食谷鳥,糞便量小而干,宜用封閉底的鳥籠。單養(yǎng)雄鳥可用黃雀(詳情介紹)籠、沼澤山雀籠或金絲雀(詳情介紹)籠。成對飼養(yǎng),進行人工繁殖可用金絲雀繁殖籠或十姐妹、灰文鳥的箱籠。黃胸鹀在自然界營敞口的碗狀巢,故應(yīng)使用金絲雀的敞口草巢。為隱蔽,可稍遮掩。
黃胸鹀一般不水浴,但籠底宜鋪細(xì)砂。為保持砂土清潔,每周應(yīng)更換一次,食、水隔日清換一次。盡量多爭取日光浴,但夏季不能太陽直射,否則會因為飲水蒸發(fā)而將鳥渴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