帶葉兜蘭的品種簡介
帶葉兜蘭為蘭科、兜蘭屬地生或半附生植物,帶葉兜蘭的花比較典雅,色彩莊重,花期為4-5月,且花期較長,是非常有觀賞價值的花卉品種。帶葉兜蘭常生于海拔700-1500米的林下或林緣巖石縫中,帶葉兜蘭具有喜涼品種的休眠期。
帶葉兜蘭是地生或半附生植物。葉基生,二列,5-6枚;葉片帶形,革質(zhì),長16-45厘米,寬1.5-3厘米,先端急尖并常有2小齒,上面深綠色,背面淡綠色并稍有紫色斑點(diǎn),特別是在近基部處,中脈在背面略呈龍骨狀突起,無毛,基部收狹成葉柄狀并對折而多少套疊。
中文學(xué)名:帶葉兜蘭
拉丁學(xué)名:Paphiopedilum hirsutissimum (Lindl. ex Hook.) Stein
二名法:Paphiopedilum hirsutissimum
界:植物界
門:被子植物門
綱:單子葉植物綱
目:微子目
科:蘭科
亞科:杓蘭亞科
屬:兜蘭屬
亞屬:兜蘭亞屬
種:帶葉兜蘭
分布區(qū)域:東南亞
命名者及年代:Lindl. ex Hook.,1892
詞條相冊
帶葉兜蘭的栽培要點(diǎn)
帶葉兜蘭的花朵開放的時間比較長,屬于觀賞類花草,是很多蘭花愛好者喜歡的品種。帶葉兜蘭在我國廣西和貴州境內(nèi)比較常見,多為野生存在,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,那么人工栽培帶葉兜蘭應(yīng)該注意哪些問題呢?
帶葉兜蘭喜溫暖、半陰和潮濕的環(huán)境。喜肥沃、富含腐殖質(zhì)、排水良好的沙質(zhì)土壤。夏季在蔭棚下栽培,冬季在溫室中放于光線充足處;為保持較高的空氣濕度,每天向植株和周圍地面噴水。定植40多天以后可以追施稀薄液肥;每2—3年換盆1次;生長期需充分供水,休眠期和新芽初出時,要控制澆水。
帶葉兜蘭的生長適宜溫度18—25℃;越冬適溫約12℃,不宜低于5℃,若在1—2℃下,則葉片枯萎,植株死亡;長期在20℃以上,則不能正常進(jìn)行花芽分化,難以開花,而且容易發(fā)生腐爛病。夏天應(yīng)適當(dāng)遮蔭;冬天則要充分光照。要求肥沃和排水透氣良好的栽培基質(zhì)。
帶葉兜蘭的繁殖要點(diǎn)
帶葉兜蘭可以制作成盆栽在家中擺放,不但可以用于觀賞,還可以美化環(huán)境和凈化空氣。帶葉兜蘭在一些山林景區(qū)中也有栽培,可以為空氣提供大量的負(fù)離子,人工繁殖帶葉兜蘭可以用分株和播種的方法,一般以分株繁殖為主。
帶葉兜蘭常用分株繁殖,也可播種。當(dāng)苗株有6個以上葉叢時,即可分株,常于花后休眠期中進(jìn)行。將株叢從花盆中取出,去掉附著的培養(yǎng)土,用手掰開,分別栽植。栽后置于弱光處緩苗,待恢復(fù)生長即可正常栽培。播種,因種子細(xì)小,胚發(fā)育不全,要在試管中進(jìn)行無菌胚培養(yǎng),發(fā)芽后,經(jīng)2—3次分苗和移植,苗高3cm時,可移出試管,于花盆中栽培。從播種到開花需時4—5年。常用于新品種選育或種苗的大量繁殖。